回顾 | “复旦大学2022智库周”日本研究中心专场:邦交正常化50周年视野下的岸田政权与中日关系走势评估
2022年5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建校117周年校庆报告会之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专场暨复旦大学2022智库周系列活动圆满结束,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两百名师生参与。会议主题为“邦交正常化50周年视野下的岸田政权与中日关系走势评估”,胡令远、包霞琴、王广涛、王天然、贺平先后就“保守主流的限界与张力:岸田政权与中日关系走势”“岸田政权的经济安保政策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多边遏制、政治领导与日本对华政策的走向”“务实与合作:参院选后岸田政权对华外交的或然选项”“经济民粹主义与中日关系走向”等议题作报告,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贺平教授主持报告会。
胡令远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保守主流的限界与张力:岸田政权与中日关系走势”
胡令远对岸田政府上台半年来的重大事件进行了简要回顾,他指出在解读岸田政府上台以来的种种执政措施时需要把握好“明”和“暗”两条线。从“明“的一面来看,岸田政府的一系列动作一方面是一种政治正确的选择(特指日本国家内部),同时是一种向美国递交投名状以及完成安倍留下的“作业”的举措。从“暗”的一面来看,接下来的7月日本将举行参议院选举,这对于岸田政府能否顺利运营以及长期执政是一个关键性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岸田政府目前内政外交的核心诉求是如何赢得即将到来的这场选举。此外,他指出中日之间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矛盾,包括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纠纷等。然而近年来中日之间的海洋矛盾凸显并不断激化,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中日关系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关键性课题。最后,他表示,在今年迎来中日邦交5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处在非常重要的历史关头。要回顾总结中日关系50年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中日间四个政治文件为指导,为建构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而努力。
包霞琴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岸田政权的经济安保政策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包霞琴认为“经济安保政策”是岸田政权的一个招牌政策,对岸田政权的执政有着重要意义。从国内层面来看,“经济安保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经济安保推进法案”和产业政策战略自主性两部分,其中“经济安保推进法案”包括“强化特定重要物资的供应链、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支持对国家和国民至关重要的尖端技术研发和安保领域技术的专利申请非公开”等四大支柱内容,它们构成了岸田“经济安保政策”的基石。在产业政策战略自主性方面,岸田政权目前主要强调“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的自主性,谋求重振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并且,为防止技术外溢,日本在敏感技术出口、外国在日投资及访日研究人员、大学等机构申请国家研究基金等方面加强监管。她指出岸田政府的“经济安保政策”本质上是日本政府通过对民间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来维护国家利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诸如加重企业负担、经济活动效率受损、自由竞争被扭曲等负面影响。从国际层面来看,岸田政府的“经济安保政策”主要是与欧美国家的国际合作。岸田上台后积极参与以美国为主导的“供应链联盟”建设,推动建立了提升两国在数字领域竞争力的合作新框架——“日美全球数字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深化在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合作框架。同时,积极谋求与“印太经济框架”(IPEF)进行对接。日本的“经济安保政策”将对中日关系产生深刻影响,“选择性脱钩”将改变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来建立起来的相互依赖关系,“战略性脱钩”更不利于构建新时期稳定健康的相互信赖关系。
王广涛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
多边遏制、政治领导与日本对华政策的走向
王广涛对2010年以来的日本对华政策进行了三个阶段性的分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日本对华政策进行了展望。其中,2010年至2016年这段期间,日本对华战略是“单边+双边遏制/制衡”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竞争,这一时期日本对华采取了一些诸如“国有化”钓鱼岛(2012)、新安保法案(2015)、有条件行使集体自卫权(2015)、TPP(2016)、印太战略(2016)的举措。2017至2020年是日本对华战略的“摇摆的(扩展的)对冲”时期。这一时期日本对华既有竞争也有协调,但主基调是协调。在这段期间,双方在第三方市场加强了合作,两国首脑实现了定期互访,双方关系逐渐从竞争走到协调。但进入2021年后,日本对华战略转入了一个“多边制衡”的阶段,对抗性色彩变得浓厚起来。主要体现在:路径上拉拢多个国家一起遏华的四国峰会机制以及亚太经济框架协定(IPEF)等多边机制的落地;内容上则在政治、经济、人权、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多维出击。他认为在对华战略竞争的新阶段,日本在某些特定时段特定领域开始发挥设置议程、主导议程、分配职能等方面的政治领导作用。因此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要观察日本自身的政治领导力,即日本遏制中国的主观意图如何;第二是中美战略竞争的走向,在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对日本会有什么样的政治诉求;第三是亚太多边框架下对华遏制的动向,包括其他一些相关国家的政治意愿。
王天然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博士
务实与合作:参院选后岸田政权对华外交的或然选择
围绕 “务实与合作:参院选后岸田政权对华外交的或然选项”这一主题,王天然首先对日本参院选举的基本情况及其目前选举趋势进行了介绍。据其观察,当前日本国内对岸田政权的支持率总体处于一个稳定向好的态势。在日本各大媒体的舆论调查中,执政党在即将举行的参院选举中势在必得,如果这一情形成真,参院选举结果将不仅不会对日本当前的政治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反而选举之后,自民党的执政地位会进一步加强,日本政坛或许还会进入“岸田一强”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岸田获得长期执政的基础,拥有更大的执政自主权,确定出更加明确的执政战略。在岸田政权长期稳定的背景下,他在执政上会更加游刃有余,因而或许会更倾向于采取温和、稳定的对华策略。具体来看,当前疫情蔓延之下,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以解决日本国内面临的疫情蔓延、物价飙升,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是岸田政府对内的执政重点。同时,作为提倡和平主义的宏池会鸽派政治家,岸田文雄也有着较强的把握政治平衡的能力和丰富的外交经验,宏池会长期来重视经济界的意见,也因此会看重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日本参院选举若能取得预期效果,中日关系可能会获得一个良好发展的机遇。但有一些问题也不能忽视,即在国际层面,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领土纠纷等结构性矛盾将始终存在,日本对外行为依旧受制于日美同盟关系,日本政府对华战略的主线也将依旧围绕牵制与合作展开。同时,不论是岸田所处的宏池会还是安倍所处的清和会,都是自民党的内部派系,他们在对华战略及利益共识上始终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即使是岸田政府也不能完全摆脱安倍政权形成的道路。
贺平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
经济民粹主义与中日关系走向
贺平在报告中重点阐述了经济民粹主义在日本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绝大部分国家都程度不一地受到“扩展的三难困境”的制约。当这一“扩展的三难困境”陷入重大僵局时,往往会导致或激化经济民粹主义。但在发达经济体中,日本或许是经济民粹主义的表征最为隐性的国家之一。如果借用“物质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分析路径,可以大致辨析出经济民粹主义在日本社会相对蛰伏沉寂的原因。首先,战后的日本社会,在“民主主义、经济高速增长和高度大众消费”的加乘作用下,逐渐成为一个均质化的大众社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殖产兴业”与“富国裕民”大致并驾齐驱,在国家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的同时,国民个人的生活也显著改善。第二,由于社会差距的缩小,阶级对立和阶层分化变得相对模糊,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异被更多地归结为个人层次,而非群体层次。第三,日本民众对生活的满意度普遍较高,“相对剥夺感”较低,且长期保持稳定。其次,“文化反冲”在日本社会具有特殊表现。第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公平、平等、竞争等问题,日本民众与其他国家民众的认知未必完全一致。第二,进入21世纪,“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日本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关于经济民粹主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贺平认为,鉴于在发达经济体中最大的政府债务占比、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持续加速的少子老龄化进程等,日本未必与经济民粹主义绝缘。如何吸取他国的教训,如何重新塑造新的“中间阶层”,如何夯实社会的“本流”,是日本面临的当务之急,也对中日关系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和交流阶段)
最后,参会老师和同学们与发表老师们就“未来日本未来加入AUKUS的前景”、“俄乌冲突与日本修宪的动向”、“美国是否会再次加入CPTPP,会不会与印太经济框架形成制度和战略上的互动”、“新冠疫情与中日关系回转”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
来源 |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排版 | 上官文博
往期回顾